葡萄酒小皮:让消费者重新定义新一代的中国葡萄酒

作者:

这是一个用户定义品牌的年代,用户觉得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用户觉得你的产品值多少钱,你的产品就值多少钱。这个定理在别的领域已经很常见,并且已经广泛被接受,她解释了iPhone的魅力,Google的地位以及奔驰汽车的价格。

图片:中国葡萄酒爱好者参加中国葡萄酒品鉴会(2015年Decanter醇鉴上海美酒相遇之旅)
图片:中国葡萄酒爱好者参加中国葡萄酒品鉴会(2015年Decanter醇鉴上海美酒相遇之旅)

可这个定理在葡萄酒行业似乎才刚刚开始发挥作用,尤其在中国,这个原本没有葡萄酒文化的国家,葡萄酒品牌的概念似乎更加的薄弱。类似长城、张裕等国产葡萄酒巨头靠电视广告树立起的品牌,由于本身与市场的沟通和反应机制较弱,加上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思维认知的迅速提升的双重夹击下,显得那么的摇摇欲坠。

那么在新一代的市场环境中,如何让消费者来重新定义中国葡萄酒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也许需要的,是一个消费者与品牌平等的交流平台,她首先符合新一代的交流方式,比如微信,既便捷又高效,几乎没有额外的成本。然后,她应该具备一定的交流基础,比如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平等和尊严。

中国的消费观点几经更迭,进化出了一个相对冷酷而无情的现象,就是卖家因为天然的被认为有利可图而被 “歧视”,卖家销售的产品价格被认为应该对等于、甚至低于产品的绝对价值。这一点在快消品行业极其的明显,“有尊严”的赚钱方式,此前都被庞大的电商促销浪潮所掩盖。

直到去年,互联网上几大创新品牌和平台开始呼吁消费中的“人性”,如果一切产品都只能等同于、甚至低于他的绝对价值,那么创新从何而来?那么好的拥有附加值的产品又能如何诞生?尤其是那些拥有着匠心精神的手工艺品,其中,我想也包含了葡萄酒。

图片:中国葡萄酒爱好者参加中国葡萄酒品鉴会,与主讲人之一Steven Spurrier交谈(2015年Decanter醇鉴上海美酒相遇之旅)
图片:中国葡萄酒爱好者参加中国葡萄酒品鉴会,与主讲人之一Steven Spurrier交谈(2015年Decanter醇鉴上海美酒相遇之旅)

的确,葡萄酒的诞生本身不只是集合了土地使用、机械折旧、人工工资、酒塞酒帽酒瓶子等等枯燥的数字。她更是用时间、用智慧、甚至用情感所浇注出的产物,太多无形的成本掺杂其中。特别在中国这个农耕情节特别重的国家,地里长出的东西似乎生来就具备了一种“天赐”的骄傲,本应产生更多的共鸣,让产品价值高过于价格,甚至,直接拉高人们心中愿意为其支付的价格。

因此,中国葡萄酒迫切的需要一个在捍卫自己的尊严的基础上去让消费者了解自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交流的不仅是产区气候、葡萄品种、橡木桶使用等品质相关的知识,还有开垦的困难、埋土的风险、收获的喜悦和被认知的自豪感等等。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发起了一个中国葡萄酒俱乐部,募集热爱中国葡萄酒的“种子用户”,会员需要支付一定的会费(但不是直接用于购买葡萄酒),并且需要提供酒评和照片等意见反馈。作为交换,他们将收到不确定数量的中国各产区酒庄赠予的葡萄酒,庄主或者酿酒师将在微信上和他们进行沟通和介绍。同时,他们的名字和寄语将被铭刻于酒庄的酒窖和葡萄园当中,作为对于他们真诚反馈的答谢。

我们命名为“蓝莲花”的这个俱乐部,本想募集100位会员,却收到了485份申请。这让我们惊喜的发现,“消费的人性”在葡萄酒也有大放异彩的可能性。

编译: 吴嘉溦 / Sylvia Wu

DecanterChina.com刊登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于Future plc。未经Decanter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方法对该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转载及传播。

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查看“关于我们”)在与Decanter签订媒体合作协议后可对一部分内容进行转载。联系china@decanter.com咨询如何成为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

评论

Your_name: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