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w Caillard与Andrew Jefford

作者:

德美说酒__一个中国酿酒师眼中的葡萄酒

虽然提及两个人的名字,我可不是要写传记。这两位葡萄酒世界享誉名声的大师之间也没有八卦的故事。但是,真真实实地发生了两位大师的名字被混淆的情况,或许我负有一定的责任。

9月底,在DAWA亚洲大赛结束之后,Andrew Jefford受邀请来宁夏葡萄酒产区参观。日期确定后,宁夏的葡萄酒节却更改了日期,与Jefford先生的访问日期重叠——虽然这不是为来访的客人更改的,只是因为OIV更改了葡萄酒节期间与宁夏合作的会议日期。这本来不是故事。

Andrew Caillard先生来访宁夏是在两年前拍摄他的《Red Obsession》期间,之后他又成为当地葡萄酒产业联合会的专家顾问组成员。宁夏举办葡萄酒节,自然会邀请顾问专家来访。故事便由此开始了。

图片: Andrew Jefford(上图)和
Andrew Caillard © Decanter

在我传过去Andrew Jefford来访的信息后,不知道在哪个环节,两位Andrew的名字就被混淆了。所以,当Andrew Jefford先生被介绍为Andrew Caillard时,只能是一头雾水。等我见到他时,给予解释,他才恍然大悟。“幸好,Andrew Caillard这个名字不是坏人”,我跟他开玩笑说。“更幸运的是Andrew Caillard没有来访。”旁边的朋友补充道。

确实,称呼西方朋友的名字,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有点费力的事情。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尼古拉先生、亚历山大先生等这样的称呼。很显然,说话者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名字,而不是姓氏。对于只有“名”与“姓”构成的姓名还算简单,中国人开始努力地记住,西方人的姓名中“姓”在后;可是,对于像Lilian Viva Shears Carter(新疆天塞酒庄澳大利亚酿酒师)这样一个名字,怎么填写“姓”与“名”呢?这不周二一大早,Lilian给我打来电话,机票名字搞错了,无法登机……

关于东西方人交流时由于名字而造成的困惑,也发生在我自己身上。1996年我在佛罗里达时,不是很多人可以准确地将“Demei”按照中文发音,以至于周围的年轻人对我说有点像“Dammit”,建议我起个本地化的名字,便于大家交流。于是,我起了个“Garry”。还没等我很习惯这个新名字,当我搬到加州时,经常打交道的韩国大妈叫“Garry”的发音,实在让我无法再将这个名字使用下去——或许你想不到,听起来就像是“Gay”的发音。所以,直到今天,我坚持使用父母给我起的名字,不再改动。好在法语中“DE”的发音与中文完全相同,尽管意思不同。

说到中西方人姓名差异,布忠也很有感慨。尽管在完全西式的教育环境长大,但是他坚持使用中文姓名,并且姓氏在先,也就每每被人想当然地按照西方习惯,称为TIONG先生。

“西方人是不是过于自我了?把自己的习惯想当然地加给亚洲人?”

是啊,在抽象地讨论语言与文化时,都知道中西方之间存在差异;可是为什么在具体交流时,却都想当然地以自我为中心,不去仔细研究一下对方呢?如果是政客尚且可以理解为这是故作姿态,但是,如果是发生在商人身上,却就不应该了吧?除非商人不想做生意了。

编译: 吴嘉溦 / Sylvia Wu

DecanterChina.com刊登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于Future plc。未经Decanter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方法对该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转载及传播。

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查看“关于我们”)在与Decanter签订媒体合作协议后可对一部分内容进行转载。联系china@decanter.com咨询如何成为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

评论

Your_name: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