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古都:寻访波尔多城那些著名的“幽灵”们 | Jane Anson | Decanter名家专栏

作者:

去年的万圣节,我带着女儿参加了一场波尔多城的“幽灵游”。我们走过了鹅卵石铺就的古老广场——14世纪,那些被指控的“巫女”就是在这里,被绑在柱子上活活烧死的;之后,我们到访了一片在修道院废墟上建成的“闹鬼”操场;此外,我们还看到了众多法国大革命的遗迹:比如曾经排满绞刑架的甘贝塔广场,还有1789年到1794年期间,289个被推上断头台的人最后被埋葬的圣苏林大教堂。

我们的导游并没有提及那些葡萄酒界的“幽灵”们——他其实有很多可选的,任何一个历史超过2000年的葡萄酒产区,都不乏游荡在漫长时间洪流里的“幽灵”。

让我们先前往位于喜剧广场(Place de la Comédie)的波尔多的大剧院,和那里最显赫的幽灵、波尔多葡萄酒的元祖人物打个招呼吧。

位于城墙之外不远,毗邻圣凯瑟琳步行街的波尔多大剧院,曾经是一座罗马时代的寺庙。如今耸立的大剧院,就是仿照它的风格建造而成的,阿基坦博物馆收藏了原建筑的画稿。

出生于波尔多的罗马诗人马格努斯·奥索尼乌斯(Decimus Magnus Ausonius)曾经居住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他招呼小厮在寺庙外的市集里讨价还价,购买日常用品的情景。

奥索尼乌斯曾是古罗马未来的皇帝格拉提安(Gratian)的老师,在波尔多一座修辞学校担任语法老师,379年他被授予罗马时代的最高荣誉——执政官(consulate)的头衔。

在葡萄酒圈里,最令他出名的则是其撰写的田园诗歌和信件。曾经是药师的父亲给他在波尔多城(当时叫做“Burdigala”)以东留下了一座酒庄,他退休后住到了这里,众多名作便在这里诞生。

奥索尼乌斯对生活和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他说波尔多大学的同僚教授们将对文字的热爱“浇灌进未开化的波尔多人心中”;他写道自己酒庄的看守抱怨土壤的质地欠佳,导致收成差强人意;他也记述了“民风淳朴,土地耕作得宜”,“山丘爬满葡萄藤”的波尔多乡村;至于波尔多城,他写道“道路铺展清晰,房屋布局齐整”。这些描述,让我们得以一窥古老波尔多原本的风貌。

几个世纪后,奥索尼乌斯的名字被用于命名欧颂酒庄(Château Ausone)。他不仅是波尔多为数众多的古罗马“幽灵”中的一员,活到了罗马帝国管辖的最后几年,更以自己的存在,证明了罗马人为发展如今的葡萄酒行业所做出的贡献。

让我们继续拜访葡萄酒幽灵的旅程吧:穿过古香古色的小镇街道,前往皇宫广场(Place du Palais),便能看到雄壮的、装饰着两座锥型塔的石头拱门Porte Cailhau。

在中世纪,这里是进入波尔多城的大门,也曾是隆布里亚宫(Palais de L’Ombrière)的入口——在波尔多作为英国下属公国的年代,隆布里亚宫是税务局、海关,也是圭亚那省(Guyenne)州长华丽的居所。

这里最著名的幽灵,不消说是法国贵族Gaillard de Durfort,他臣服于英国人的管辖,成为了波尔多的管理者。他见证了英法两国之间在波尔多旷日持久的争端和拉扯。1451年,他在隆布里亚宫协助两国达成协议,将波尔多归还给了法国。

可是到了1453年,当法国完全接管阿基坦地区之后,却没收了Durfort名下的土地,他只得慌忙从波尔多港口坐船逃亡伦敦。1476年,得到法国国王的特赦,Durfort终于被准许返回故乡,并被埋葬在波尔多。

但是Durfort的时代之后,隆布里亚宫的幽灵们就没那么欢快了。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这里变成了一座监狱,收容的牺牲者包括军事指挥官Joseph Fumel,他同时也是波尔多市长以及侯伯王酒庄(Château Haut-Brion)的庄主。1794年7月27日,他被从这里带出去游街示众,一路押送到甘贝塔广场,在那里被处决;之后,几乎可以肯定他的遗体被运往圣苏林大教堂埋葬。

时间有限,只够我们再拜访最后一位幽灵了。跨过横穿波尔多城的加龙河,我们就到达了Queyries码头。在植物园的入口处,我们看到一座青铜胸像。

这座铜像,象征着那些途径波尔多被贩卖出去的、不计其数的奴隶们。在欧洲,很难找到一个从未沾染奴隶贩卖的港口城市,波尔多的奴隶贩卖生意规模还算相对较小(每年500艘贩奴船从Chartons港出发,相比之下英国的利物浦港每年出发的贩奴船有5700艘)。这些奴隶们令波尔多更加富有,但他们的幽灵却不应当被遗忘。

有迹象表明,波尔多从很早的年代,其实已经开始反抗奴隶交易了。1571年,一位来自诺曼底的船长将他的运奴船驶入月亮港(Port de la Lune),靠泊在Chartrons码头。波尔多议会发出了一道命令,剥夺他的职位并把船上的奴隶一并释放。

一个世纪以后,路易十四麾下的财政部长Jean-Baptiste Colbert斥责波尔多议会,说他们过度依赖荷兰舰队出口葡萄酒和谷物,而没有自己的商船队。1670年,Colbert的儿子访问了波尔多,并记录道“波尔多拥有船只的资产阶级不超过三个”。

1672年以后,波尔多港常规有远航的商船出发,18世纪到达了顶峰。1740年到1792年间,中间商兼船东Pierre-Paul Nairac共发出了25艘运奴船。

那座铜像雕刻的人物——Toussaint Louverture正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他的铜像位于Chartrons港的对面,眺望向大西洋,仿佛穿越时间,注视着一批批运奴船远航的方向。

Louverture曾经是奴隶身份,他引领了法国殖民地圣多明戈(现在的海地)的反抗军,之后成为了法国军队的一名将领,与英国及西班牙军队奋勇斗争。

尽管Louverture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他的命运却在拿破仑·波拿巴掌权后发生了转折:拿破仑宣布重新恢复奴隶制,令他再次坠入深渊。1803年,Louverture最终在汝拉殒命。一年后,海地宣布独立,Louverture被追认为废除奴隶制抗争中的英雄人物。他的铜像由海地艺术家Ludovic Booz打造,2005年由海地共和国捐赠给波尔多。

我们希望,他的幽灵会时不时回到波尔多看看——毕竟,他的儿子Isaac也是在这里生活、去世,最终埋骨于此的。

DecanterChina.com刊登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于Future plc。未经Decanter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方法对该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转载及传播。

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查看“关于我们”)在与Decanter签订媒体合作协议后可对一部分内容进行转载。联系china@decanter.com咨询如何成为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

评论

Your_name: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