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美:中国葡萄酒行业如何突破当前的困境

作者:

德美说酒__一个中国酿酒师眼中的葡萄酒

几天前应邀在一个葡萄酒论坛发言,组织者很是客气,甚至没有限定我发言的主题——长期接受命令式教育成长起来的我,忽然面对这样的自由,竟然手足无措,很是慌张了一段时间——万一在发言时,没有话题可讲该怎么办?

好在,我的朋友比较多,看着我都不能安心享受他带来的美酒,给我建议了一个主题:讨论一下葡萄酒行业当前的困境吧,尤其是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可能真是有人关心的话题呢。

Image: 2013 harvest, Ningxia

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

尽管,有调查报告声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红葡萄酒消费国(如我在先前的专栏中提到,在中国有些地区,“红酒”往往被人们当做“葡萄酒”的简称,因此,也有的中国媒体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葡萄酒消费国!我们还真的期望这一天早点到来,只要葡萄酒的价格不会因此而大幅提升)。毋容置疑,自2012年底以来,中国葡萄酒生产与消费与上一年度同期,都呈现出明显下降。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底,中国葡萄酒生产117.83万千升,同比下降14.59%;销售收入408.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52%;利润43.81亿元,同比下降20.06%。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下降幅度更大,包括最大的4个企业在内的19个酒厂统计显示:产量比上一年度同期下降23.78%,销售量下降34.35%,销售收入下降37.8%。

葡萄酒业内的认识或许会感觉这种下降的幅度更为剧烈,因为多年以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平均每年产销增长都接近20%。

中国葡萄酒市场困境成因

Image: Maotai Wines

谈到当前的困境,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为中央政府严厉限制三公消费,其实这只是一个表面的原因(即使这是全部原因,我们也不会期望社会再倒退吧?),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多年畸形发展,才是导致目前困境的根本原因。

1)消费者具有消费愿望,但是无从下手

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掌握信息不对等,消费者能够获得的信息渠道有限,很多都是经销者掌控的信息,他们总是被有意无意地误导,被动地接受葡萄酒,这也就影响了其消费葡萄酒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葡萄酒经营者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葡萄酒被视为暴利行业,吸引了很多没有任何零售经验背景的经营者投资加入,尽管有些成功的案例,但是更多是在繁荣的背后惨淡为继,这部分经营者难以遵从市场秩序,影响了认真的企业。

3)过分依赖集团采购,忽视个人消费市场的维护。

市场中很多经销商或者进口商,尽管业务量不小,但是客户数量极少,主要依赖于少数集团采购商,投采购者之所好,短期内很容易做出业绩,但是也很容易由于采购方管理人员的变化而业绩大幅波动;与此相反的,鲜有经销者致力于开发与维护个人消费市场。

4)推广葡萄酒的方式过于简单,对中国饮食文化特点重视不够。

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的饮食文化,肯定对于推广葡萄酒会产生影响;可是,有多少生产商或者经销商真的在乎这一点呢?西餐的酒配餐理念,直接搬到中餐不会有多大共鸣的。

突破市场困境的思考

Image: Yunnan Red Wines

1)中国葡萄酒消费者分析

要研究中国葡萄酒市场,绝对不能忽略“这是一个初级市场”,尚不成熟,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千差万别,必须加以区别对待。至少,中国葡萄酒消费者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

偶然消费型

这是我们葡萄酒行业需要多给予关注与鼓励的消费群体,其实,他们尚未成为真正的葡萄酒消费者,仅仅由于好奇或者其他偶然因素而消费葡萄酒,他们对葡萄酒消费的忠诚度很低;这个群体庞大,他们是扩大市场需求的中坚力量。

习惯消费型

这个群体是真的葡萄酒消费者,他们对葡萄酒具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自己的偏好,注重葡萄酒的品质、价格、以及独特性与多样性。显然,目前这个群体还不够壮大。

2)合作与竞争

葡萄酒业界应当重视与其他酒精饮料的合作而不是相互攻击,甚至在销售领域也具有合作的空间——那些酒精饮料巨头,哪一个仅是经营单一酒种呢?加强合作,只能有利于葡萄酒的推广,因为,在中国,任何其他酒种的市场远远大于葡萄酒的市场(参见下图)。

3)重视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阅读专栏:中餐搭配葡萄酒之“形式”

4)单一的中国口味并不存在

很多人尝试专门为适应中国口味酿造一款葡萄酒,其实,“中国口味”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中国地域广阔,地区之间居民饮食与生活习惯差异很大,他们对食物味道的认同取舍差异很大,难以一言概之。

5)消费者调查的有效性

新来开发市场的,往往会进行消费者调查,有时候真正读懂消费者的反馈信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很多人都会说:品鉴活动中,明显感觉到“中国消费者喜爱甜葡萄酒”。真的吗?

阅读专栏:适合中国人口味的葡萄酒

图片:四å·èœï¼Œæ‘„影:Clément Bucco-Lechat,
æ ¹æ®Creative Commonsç½²å-相åŒæ–¹å¼å…±äº«3.0未本地化版本授æƒä½¿ç”¨ã€‚

6)葡萄酒的价格合理性

中国葡萄酒市场产品定价偏高,在经营规模偏小以及专业能力偏低时更是如此,每个经营环节都期望大幅加价,这也就是“在网上能不能搜到酒庄信息”,也会成为采购商的判定采购与否的标准之一,但是,一旦消费者明白了真相,就会无情地抛弃这些经销商,到头来经营者也就不能持续发展。关于价格的另外一种极端行为,就是拼命压低价格;市场中消费者都在痛斥过高的葡萄酒定价,所以有的经销者打出:与产地同价销售。如果这是一些高价位的产品,或许还能实现,但是对于那些基本的产品类型,恐怕如此低的价位背后,有别的不敢透漏的信息。

7)抓住新一代消费者

目前,相对多的中国消费者偏好浓郁、强壮的葡萄酒,因为这些消费者都有“中国式”喝烈酒的经历,那些细致、纤弱的葡萄酒,已经唤不起他们味蕾的感觉了。但是,对于新生代(1980年以后出生的)消费者,得益于成长在开放的中国,他们的生活习惯与父辈们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之中鲜有人可以接受“中国式”干杯了。

难道这种变化,还不足以引起葡萄酒生产者关注吗?

8)对葡萄酒教育的误解

消费者掌握的信息不够多或者不全面,会影响到消费;但是,如果说因此而要“教育”消费者如何进行消费,恐怕不是一种很恰当的表述方式。是我们从业者需要与消费者沟通,介绍我们的产品,让产品在消费者面前更好地表现出来。却怎么就变成了消费者购买产品,却还要被“教育”呢?

现在很多葡萄酒培训班,如果不是可以“获得证书”,因而可以“谋求好点的职位”,有多少人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参加呢?

我不是销售人员,虽然很关注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变动,但尚未归纳汇总出可以直接实施的方法,也就分享了一下自己思考过程。

编译: 吴嘉溦 / Sylvia Wu

DecanterChina.com刊登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于Future plc。未经Decanter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方法对该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转载及传播。

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查看“关于我们”)在与Decanter签订媒体合作协议后可对一部分内容进行转载。联系china@decanter.com咨询如何成为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

评论

Your_name: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