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传奇:奔富酒庄葛兰许1955年份

作者:

奔富酒庄,葛兰许1955年份,南澳大利亚

Penfolds, Grange 1955, South Australia

量产瓶数:3600

混酿品种及比例:90%设拉子(Shiraz),10%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每公顷产量(hl/ha):未记录

酒精度:12.6%

发售价格:未记录;20世纪70年代,上市价格为每瓶55澳元

当今市价:每瓶2700~3000英镑(约合人民币2.35~2.6万)

传奇之处

1951年是奔富葛兰许(Grange)的处子秀年份。缔造者麦克斯•舒伯特(Max Schubert,1915-1994)对葛兰许寄予了厚望,并坚信这款酒将成为澳大利亚顶级设拉子葡萄酒的代名词。每一瓶葛兰许都以能够经久陈年为目标,至今的众多年份——包括1955年份——也实现了这一承诺。澳大利亚国家信托(Australian National Trust)曾将奔富葛兰许1955年份列入了“国家遗产葡萄酒(Heritage Wine)”的名录。除此以外,这款酒所斩获的奖项(12个奖杯以及55枚金牌)是其他年份的葛兰许所难以比肩的。

历史趣闻

为了酿造葛兰许,舒伯特希望使用成熟度极佳的果实,就从不同产地收集最好的果实来酿酒——20世纪50年代的消费者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并没有很高的期待值,这也是舒伯特能够毫不犹豫这么做的原因(注:波尔多、勃艮第等旧世界高品质产区更重视体现原产地的风土特征)。

这种多产地混酿手法也在日后被众多澳大利亚酒庄所采纳。但是,舒伯特此举并非只想令大宗生产成为可能,更渴望能赋予这款酒一种独到的风格。在混酿诸多产区的果实之后,葛兰许还能够体现出持续的风格特征,其实是件值得惊叹的事情。在美国新橡木桶中进行陈酿,便是葛兰许的典型特征之一。

关键人物

除去二战时期的兵役生涯,酿酒师麦克斯•舒伯特自15岁时起便任职于奔富酒庄。1950年的一趟欧洲之旅是个重要转折点,他感受到法国波尔多与德国蓬勃的葡萄酒产业正处在技术革新的时代,便将这些好点子带回了南澳大利亚。旅行期间,他决心要打造一款能够比肩欧洲顶级美酒的澳大利亚红葡萄酒。所以,他组建了一只齐心协力、砥砺前行的酿酒师小团队,尤其是当葛兰许被酒庄老板冷眼相对时,这支队伍仍能携手在统一战线上。1988年,Decanter杂志将舒伯特评选为“年度人物(Man of the Year)”,这也意味着当时奔富葛兰许在全球范围内都已得到了广泛认可。

风土条件

对于多个产区混酿而成的葛兰许来说,可能并不适合谈论风土条件。舒伯特只想要成熟度最佳、品质最棒的果实,他最中意的葡萄园集中在南澳大利亚,尤其是位于布诺萨山谷(Barossa Valley)的卡琳娜葡萄园(Kalimna),以及在1961年后所采用的库纳瓦拉地区(Coonawarra)葡萄园。酿造葛兰许1955年份的果实来自于玛吉尔庄园(Magill Estate)和毛菲特谷(Morphett)(均位于Adelaide阿德莱德产区),卡琳娜葡萄园(Kalimna)以及迈拉仑维尔(McLaren Vale)。

焦点年份

1955年是一个温和的年份,葡萄生长季一度被在平均值以上的大量降雨所干扰(这要归咎于La Niña拉尼娜现象,即在某些年份所发生的东热带太平洋变冷的气候现象),但幸而温暖干燥的天气很快回归。

1955年的春季气候温和,开花期也来得不早不晚,但初夏之时略显干燥、多风和炎热。之后,气候条件就恢复正常,和煦的温度与间歇的降雨赋予果实以完美的成熟度。

酒款故事

舒伯特运用“酒泥浸渍(Submerged Cap)”的技术进行发酵,也就是让酒泥与葡萄汁保持长久接触。他还使用了基础的控温手段降低细菌性腐坏的风险,并借此来提升单宁与颜色物质的萃取程度。

在完全发酵至干型酒前,舒伯特将酒液转移至300升的美国橡木桶中来完成发酵。这种做法需要极高的掌控技巧,由舒伯特创立,后来渐渐在澳大利亚发扬光大。葛兰许葡萄酒通常会在新橡木桶中陈酿18个月,但1955年份的葛兰许却仅仅在橡木桶中待了9个月时间。

业界评价

葛兰许的发展历程也并非顺风顺水。一开始,舒伯特的许多同事不满于这款酒过高的挥发酸含量,对1955及更早年份的奔富葛兰许冷眼相待,这令舒伯特感到尤为沮丧。酒庄领导还对葛兰许酒款下达了封杀令,但心有不甘的舒伯特选择铤而走险,仍在私底下酿造了50年代剩余几个年份的葛兰许。但他没有机会使用新橡木桶,所以这些年份的葛兰许也就不如1953或1955年份陈酿得到位。

葛兰许重见天日之时为1960年,酒庄内部的另一场品鉴活动为这款酒正名,葛兰许的生产从此恢复正常,产量也逐年提升。在1962年,葛兰许1955年份在皇家悉尼葡萄酒展(Royal Sydney Wine Show)上大放异彩,受到了世界各地酒评家的广泛赞誉。

1985年,Decanter前杂志专栏作家Michael Broadbent评价道:“它特别像一款成熟的波尔多葡萄酒”。到了1994年,他又说:“它表现出陈年潜力,同时也彰显出和谐的一面,你能从中嗅到甜美的巧克力香气。”而1999年时的评价则上升为:“焦糖味气息,依旧是如此甜美,口感尤为绵软细腻。”

如今,这款酒早已做好了入杯准备。在2008年,葡萄酒大师Andrew Caillard MW评价到:“这是一款充满肉感、柔顺细腻的葡萄酒,散发着成熟的野味和摩卡香气,丝绸般顺滑的单宁质感,以及绵延甜美的余味享受。”

编译: 孔祥鑫 / Leo

DecanterChina.com刊登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于Future plc。未经Decanter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方法对该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转载及传播。

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查看“关于我们”)在与Decanter签订媒体合作协议后可对一部分内容进行转载。联系china@decanter.com咨询如何成为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

评论

Your_name: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