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富的中国式“馈赠”

作者:

我刚刚从中国东北出差回来,在沈阳和哈尔滨的酒桌之上,我都见识到了奔富(Penfolds)的影响力。一桌10个人的饭局,往往先来1箱(6瓶)奔富Bin 407做为开局,跟着上2瓶中国白酒,如果还没有喝够,就再上啤酒,直到尽兴而归。

图片:中国消费者参加2014年Decanter上海美酒相遇之旅奔富葛兰许大师班。
图片:中国消费者参加2014年Decanter上海美酒相遇之旅奔富葛兰许大师班。

为什么消费者喜欢奔富

我采访了一下当地的消费者,“知名度高”、“价格好看可承受(请的起还不丢人)”、“口感浓郁饱满比较得劲儿”,等等这些优点让奔富Bin407在这个饮酒文化非常豪放的地区成为酒桌上最“硬”的产品。

的确,奔富是个伟大的品牌,尤其在中国,它的地位更是无可替代。无论是在品牌知名度还是在销量上,奔富都位于金字塔尖之上。唯一能与其相提并论的品牌拉菲,也因为没有奔富那么丰富的产品线、那么深入的渠道网络而显得相形见绌。

经销商的两难

得到消费者如此喜爱的产品,严格来说也是经销商们最有利可图的产品。可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是,销售奔富的经销商却往往抱怨不赚钱,卖一瓶400多元的奔富407的利润往往连10%都不到,更别提洛神之类的入门产品了,利润常是个位数。

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奔富的网络零售价太透明,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奔富407的价格从原先ASC独家代理时代的700元,径直跌到了400多元。再遇到逢年过节大促销的时候,奔富的产品更是被当作“打折风向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尤其在垂直电商平台上,折后300多元一瓶来“作饵”是常态。因此,经销商们哪里敢卖高价。

二是销售渠道太混乱,平行货屡禁不止,奔富在中国虽然有多个官方合作的运营大商,但是依然有人从海外各个市场源源不断的“窜货”到中国,而奔富官方似乎也是有心无力的去放任这种事态发展,于是,价格保护也成了不可能的事。

三是产品体系内自我竞争激烈,严格来说,奔富最成功的产品就是407和洛神系列,其他产品并没有在体系内的竞争中得到凸显,导致市场上一直在“吃老本”。Bin系列的其他产品在407及其兄弟姐妹389的阴影之下显得黯淡无光,在同一个平台上的销量往往相差甚远。

于是乎,奔富成了不得不卖的产品,经销商们成了奔富的搬运工,赚的都是微薄的辛苦费。

图片:奔富Bin407,来自www.penfolds.com
图片:奔富Bin407,来自www.penfolds.com

一种假设

我在这里并不想指责奔富的市场策略,而是想进行一种假设。倘若所有销售奔富的经销商都觉得无利可图,那么是否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大家都在期待着一个与奔富品质相当,价格相近,却能够给予更多利润的替代产品的出现?

如果有,经销商的积极性将被大大的调动,他们会以一种聪明的方式去 “挖墙角”——挖自己的墙角。比如做一场品鉴会,看似“无意”的将奔富与这个产品进行比较,进而劝说客户买5瓶奔富带1瓶这个新品,再给予这个新产品一个非常诱人的尝新价。而我也相信只要这个产品的品质过关,那么消费者很有可能会被打动。

当然,如此有野心的一个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进行建设,也需要高超的运营能力去打造。但我似乎已经在一个品牌的身上看到了影子,他的拥有者还是一个华人,相信他比我更早的听到了来自前线的中小经销商的抱怨之声,并倾其所有的去拥抱这份奔富的“馈赠”,目前看来,跟随其脚步的人不在少数。

合上电脑,我仿佛闻到了一股硝烟味。

编译: 吴嘉溦 / Sylvia Wu

DecanterChina.com刊登的所有内容版权属于Future plc。未经Decanter书面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方法对该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转载及传播。

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查看“关于我们”)在与Decanter签订媒体合作协议后可对一部分内容进行转载。联系china@decanter.com咨询如何成为DecanterChina.com官方媒体合作伙伴。

评论

Your_name:
提交评论